山姆门店回应卖冷冻2年的西兰花
<!----><style type="text/css">html{font-size:375%}</style><link href="https://pic.app.ytbbs.com/static/publish/css/style.css?v=20240712" rel="stylesheet" position="1" data-qf-origin="/static/publish/css/style.css?v=20240712"><!-- 付费贴--> <div class="preview_article "> <!----> <p>9月19日,“冷冻2年的西兰花山姆也在卖”引发网友热议。山姆门店对此回应:西兰花是通过速冻锁鲜,保质期经过科学验证,可放心食用。‌‌</p> <!----></div> 你们喜欢吃那个西兰花吗?好像就是蒜蓉西兰花还可以吧?听说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?我家不太喜欢吃,很少买这玩意。 德康 发表于 2025-9-20 07:01你们喜欢吃那个西兰花吗?好像就是蒜蓉西兰花还可以吧?听说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?我家不太喜欢吃,很少买 ...
我也就吃过五六次,我觉得有股味 哪个大神说过冷冻的西兰花比新鲜的西兰花营养价值高40%……快,出来解释下 没有闲工夫 发表于 2025-9-20 11:09
哪个大神说过冷冻的西兰花比新鲜的西兰花营养价值高40%……快,出来解释下
比原有成分多了40%的其他成分 保质期,只是不坏,但不能避免营养成分的流失,时间越久流失越多,不知道2年还能有多少 没有闲工夫 发表于 2025-9-20 11:09
哪个大神说过冷冻的西兰花比新鲜的西兰花营养价值高40%……快,出来解释下
上 没有闲工夫 发表于 2025-9-20 11:09
哪个大神说过冷冻的西兰花比新鲜的西兰花营养价值高40%……快,出来解释下
是烟台论坛的人说的吗?
不吃冷冻的 行云何处去 发表于 2025-9-20 18:45
不吃冷冻的
好 客观看世界 发表于 2025-9-20 11:11
比原有成分多了40%的其他成分
哈哈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教授蒋卓勤说,收获后难以现收现吃的食品,必须进行保存以延长保质期,速冻保存就是蔬菜保存的常用方法之一。蒋卓勤解释称,食品本身含有酶,收获后仍具有活性,会导致维生素C等成分下降、纤维老化,而速冻能减缓这类反应。速冻保存的原理在于,一方面,温度降低使得食品自身酶的活性下降;另一方面,食品收获后难免受细菌、微生物或霉菌感染,它们会消耗食品营养,导致营养下降、品质变坏,甚至引发中毒,速冻保存可使微生物繁殖速度减慢,虽不能杀菌,但能起到抑菌作用。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范志红解释称,速冻蔬菜有着严格要求,需在零下20—30度的环境中进行。速冻前,蔬菜要先经过前处理,一般进行短时间的漂烫,目的是灭掉破坏营养素的氧化酶等;随后迅速降温至0度左右,避免营养素长时间受热损失。速冻的关键在于:一是灭掉酶;二是尽快降温至冰点附近;三是迅速通过形成大冰晶的浅冻阶段,到达-18以下的深冻状态。这是因为,水变成冰体积会增大10%,产生的大冰晶会扎破细胞,导致化冻后口感差、出水多。快速将温度从零度降至零下20多度,能使冰晶非常小,不会刺破细胞。 受访营养学家均认为,速冻西兰花的营养价值可能不输于新鲜西兰花,之所以加“可能”,是因为大家对“新鲜”的定义不同。
作为食品工程博士,云无心认为“看起来的新鲜并不一定是新鲜”。他表示,从田间采摘的蔬菜若只存放一两天,确实特别新鲜,营养价值和口感俱佳;但存放时间越长,口感和营养价值下降就越快,尤其是维生素C等敏感维生素。在他看来,蔬菜从地里采摘后,通常在常温条件下经供应链送至餐馆门店或消费者手中,这个过程短则一两天,长则一星期、十天甚至半个月。
营养学家的判断背后,也有研究论文的实验比对结果作为支撑。
2016年,一篇发表在《食品成分与分析杂志》(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)的文献,对新鲜果蔬和速冻果蔬的3种营养素进行了测定,测定样品里就包括西兰花。
研究结果表明,无论是新鲜产品、冷藏产品和速冻产品,维生素C、叶酸含量都差不多,可以说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。其中,西兰花样品中的新鲜产品、冷藏产品和速冻产品,维生素C含量分别为50.2、42.7和50.6毫克/100克,总叶酸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72.6、67.4和61.7微克叶酸当量/100克,平均β-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是169、143和78毫克视黄醇当量/100克。
范志红说,新鲜产品、冷藏产品和速冻产品的维生素C和叶酸含量,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,但速冻产品的胡萝卜素损失要大一些。 另外一篇发表在《食品化学》(Food Chemistry)的论文显示,经实验对比,新鲜豌豆在室温下(20℃)放一周,维生素C损失50%,新鲜菠菜在室温下放4—7天,维生素C就检测不到了。然而,尽管一开始冷冻豌豆和菠菜的维生素C含量低于新鲜和冷藏的豌豆和菠菜,但随着时间拉长,冷冻菜的维生素C量会超过新鲜和冷藏的豌豆和菠菜。
项栋梁说,粗略来说,速冻西兰花的营养价值比不上当天采摘的,但比常温储存3天以上的西兰花营养价值更高。 没有闲工夫 发表于 2025-9-20 11:09
哪个大神说过冷冻的西兰花比新鲜的西兰花营养价值高40%……快,出来解释下
别听那个他胡说八道
冷冻的永远比不上新鲜的蔬菜
我们的菜篮子工程可以保证市民吃上24小时之内采摘的新鲜蔬菜 GEYUN88 发表于 2025-9-21 17:18
别听那个他胡说八道
冷冻的永远比不上新鲜的蔬菜
我们的菜篮子工程可以保证市民吃上24小时之内采摘的新 ...
他那个也只能说明某一个成分或者几个成分,冷冻的比新鲜和冷藏的高,没说全部成分,食材的营养是全面的,如果只看一个维生素,不如直接给就餐者配一个维生素饮料,饮料也比那个冻了1-2年的蔬菜好 男子吐槽七旬老母亲不停地屯菜,冰箱爆满放不下还要买买买:犯愁
我们是不是看到这样一种现象,在菜市场买菜的一般都是老年人占的比例比较多,这是因为老年人退休后在家里闲着没事,就承担了家里的一些家务活,毕竟现在年轻人都工作忙,没有时间去逛菜市场。
老年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地,就是喜欢贪图一点小便宜,只要看到有便宜的或者搞活动的,就心里忍不住去买,即使昨天刚刚买了,自己不需要,也要买一些,好像不买就感觉吃亏了。
近期,东北黑龙江的一位大哥吐槽自己的老母亲,被老太太快要整疯了,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
坐标黑龙江,视频中看到两个立式的冰箱,好家伙里面的菜塞得满满的,有肉有青菜,近距离看,这应该是样样齐全了,一袋一袋装的整整齐齐的,完全就是一个小型菜市场,而且基本上是青菜占的比例多。
这位大哥无可奈何的说,这都是自家老母亲买,吃不了那么多也买,只要和邻居出去到菜市场逛一圈,肯定买回来一些菜。
这位大哥还吐槽,老太太不知道什么时候加入了一些团购群,团购群里经常搞一些活动,很便宜,所以也经常在团购群里买一些,现在导致家里的冰箱都关不上门了。家里人吃点,冰箱稍微有点空隙就很快补上了,青菜冷藏的时间长了就会坏,没办法只能扔掉。而且每次扔掉,老太太还心疼。
网友看到冰箱里面的货,有的网友说,太厉害了,这什么时候能吃完。听到这位东北大哥无可奈何的声音,也有同感表示同情:家里有同款老母,就喜欢买买买。
有的网友说,自己妈妈也喜欢买菜,老爸就在后面丢坏的。
我也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,像这位东北大哥的 母亲经常买菜的行为,在老年人群里屡见不鲜,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况呢?因为老年人都会算计过日子,认为省钱了就想要买。所以现在很多超市或者一些商贩就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,像买一送一,蔬菜大降价。促销的价格很诱人,而且是真的比平时便宜很多。当然商家搞活动就是吸引人的,而且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个心理。
遇到这个情况我们做儿女的该怎么办呢,有的网友说把冰箱搬走不用,这个肯定不行。我认为要给老太太开现场会,做思想工作,给老太太讲一下蔬菜不新鲜了,会导致一些疾病或者其他的毛病,最好是找一些视频给她看,让她相信你自己讲的是实际情况,因为老年人最怕自己或者家里人生病。
老年人勤俭过日子习惯了,看见便宜的东西就想买,其实,这样买的多了,反而造成了浪费,这些蔬菜吃不完很快就会不新鲜了,一旦吃出来毛病,对身体不好的,家里人因此生病住院,真的是得不偿失。
家里有这样的老人,作为儿女头疼又无可奈何,给她解释又说不通,只好趁着老人不注意的时候,偷偷地清理掉一些不新鲜的菜。 冰箱里“被遗忘”的蔬菜烂了,果园里卖不出去的果子扔了……
业内专家和研究报告指出,“吃掉1/3、扔掉1/3、烂掉1/3”,蔬菜、水果等七大类食物一年损耗浪费数亿吨。日常生活中,蔬菜、水果存在大量浪费、损耗。
是什么造成了蔬果的大量损耗?如何减少不必要的浪费?“新华视点”记者展开了调查。
蔬菜、水果损耗浪费不容忽视
春节过后,山东济南市民张敏对冰箱进行了“大扫除”,扔掉一批“生鲜垃圾”:一整颗生霉的卷心菜,四个软烂的柿子,一抽屉变皱的苹果……这些蔬果,有的是一箱箱网购来的,有的是从超市里一袋袋买回来的,还有的是父母“投喂”的。
“心疼这些浪费掉的蔬果,也心疼钱。但没办法,吃不完放进冰箱,忙起来就忘了,放坏了只能扔。”张敏说。
除了家庭中的蔬果浪费,零售环节的蔬果损耗也较高。
在京津冀地区,记者走访一些蔬菜、水果经销商时了解到,分季节看,夏季损耗高于冬季。总体来看,蔬菜损耗率达10%至15%,其中白菜、菠菜等叶菜损耗较大,占总损耗的六七成;水果损耗率为8%至10%,其中葡萄、香蕉、猕猴桃损耗较大,约占总损耗的七八成。
“萎蔫、腐烂的蔬菜、水果,要么剥掉表皮,要么直接扔掉,菌类根部也要掰掉。店里虽有两个保鲜柜,但只能存放100斤左右,不足以满足日常保鲜需求,对温度、环境要求较高的水果蔬菜坏得快、扔得多。”北京一名店主说。
在浙江一家柑橘种植园里,果农周春国对2023年大片柑橘烂在树上、无人采摘的情景记忆犹新。
“2023年柑橘丰产却价贱,地头批发价每斤才1元多,但人工采摘柑橘每人每天要200多元。越摘亏得越多。都是好橘子,全浪费了。”周春国说。
《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》也显示,我国蔬菜、水果等七大类食物损耗浪费率约为22.7%,按2021年产量计算,共损耗浪费4.6亿吨,折合经济损失达1.88万亿元。
多环节短板不足造成损耗浪费
业内专家表示,我国蔬菜、水果在生产、流通、消费等环节仍存在一定短板不足,造成了损耗、浪费。
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研究员田生科等受访专家认为,在生产环节,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限制了蔬菜、水果产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;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不同,保质期普遍较短,一旦价低卖难,浪费就很难避免。
2024年6月,记者走访山东滨州、菏泽、聊城等地农产品生产基地发现,西瓜、芸豆等农产品的地头价低于往年同期。
“农产品价格越贱越卖不动。一卡车西瓜,一天只能卖一半。”受访农户、蔬果经营商户告诉记者,西瓜等农产品前几年价高,吸引农民跟风种植,面积、产量一扩再扩;加之受天气影响,部分蔬果出现高温大棚、低温拱棚、露天三种种植方式“撞期”上市情况,致使价格低迷,卖难浪费。
在流通环节,不少受访者反映,我国农产品的物流体系发展仍相对滞后。
周春国说,自己种植的柑橘属于外皮较薄、果实偏软的品种,其附加值无法覆盖单颗包装成本;而成箱销售时,压箱底的柑橘易被压坏,损耗较高。
在山东一蔬菜产销基地,当地交通部门调研发现,蔬菜物流水平还不高:只进行简单包装,采用常温物流配送,耗损较大。
虽然当地的两大交易市场在2018年就实现了蔬菜等农产品交易量超50亿公斤,但成规模的蔬菜冷链运输企业却只有2家,全域冷链运输车辆100余台,数量不足且运力有限。
在消费环节,综合加工利用技术匮乏也造成了不少蔬菜、水果的“被动浪费”。
一位长期研究蔬菜储运保鲜与加工的专家告诉记者,许多地方的消费市场对净菜需求旺盛,净菜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食用或利用价值的副产品,可进行深层次加工利用;但目前这方面技术相对匮乏,造成20%至30%的资源被浪费。
此外,一些消费者因促销活动或缺乏合理规划,一次性购买大量蔬果,导致吃不完、腐烂变质,不得不扔掉;还有的消费者和商家过于在意蔬果外观,那些不漂亮、形状不规则或有小瑕疵的产品因此被丢弃。
如何减少蔬果浪费
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教授刘绍军认为,根据蔬菜产区的栽培面积和生产能力,加强恒温库设施建设,提高冷链运输能力。
为保持蔬菜新鲜、避免积压浪费,河北省秦皇岛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了高标准蔬菜冷藏保鲜库,并设计了专用货架,通过张贴内部识别码,使产品可追溯,快速了解库存情况,便于仓储管理。
页:
[1]